您好!欢迎访问J9集团官方网站官方网站!

营业时间
MON-SAT 9:00-18:00

全国服务热线

公司门店地址
荔湾区中山八路新虹街58号

J9集团官方网站

j9集团

构建j9.com(中国区)官方网站口岸检测新生态 激活外贸发展新动能

来源:网络日期:2025-08-23 浏览:

  近日,凭祥海关卡凤实验室内一派忙碌景象——检测人员操作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一批进口泰国榴莲开展农药残留检测,检测完毕的货物经现场监管核验后,口岸智能卡口即刻自动抬杆放行。

  作为中国(广西)—东盟口岸检验检测体系的首个落地项目,这个仅用时48天就建成投用的实验室,正式拉开了南宁海关全面构建覆盖广西全区口岸检验检测体系的序幕。该关主动将海关工作深度融入地方发展大局,聚焦口岸检验检测这一重要通关环节,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1+3+4+X”的口岸检验检测体系。其核心目标是打造进出口货物“区内检、口岸检、快速检”的高效模式,为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广西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据海关统计,2024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7563.9亿元,同比增长9.4%,高于全国增速4.4个百分点,外贸规模排西部地区第2位。其中,广西口岸进口水果货值居全国第一,进口粮食量居全国第4,进口水产品量居全国第4。

  亮眼成绩的背后,南宁海关口岸检验检测能力难以匹配快速增长的检测需求的短板却日益凸显:一方面,检测能力存在瓶颈,以进口大豆为例,因番茄环斑病毒检测能力不足,样品需送省外检测,耗时长达15—20天,成为地方政府和进出口企业反映强烈的堵点问题;另一方面,协同机制缺位,口岸检测工作长期依赖海关实验室“单兵作战”,自治区内其他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难以有效承接海关业务,尤其在水果、粮食、矿产等大宗重点商品领域,检测时效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通关成本较高。

  南宁海关直面问题,高位谋划破局,果断决策,提出构建“1+3+4+X”检测新格局。该体系以“1+3+4+X”为核心架构,致力于打造一套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测体系,实现从“跨省送检”到“口岸检测”的变革。其中,“1”是关地一体的实验室检测网络;“3”是涵盖标准法规、质量管理、运行支撑三大体系;“4”是资源信息共享、认证认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四大平台;“X”则是指国家层面最关心、广西需求最迫切、企业群众最关注的进出口检验检测各个重点领域的具体项目,如:水果检测能力提升项目、大宗矿产品检验能力提升项目、危险品检验服务新能源产业能力提升项目等。

  南宁海关打造中国(广西)—东盟口岸检验检测体系,助力口岸繁忙有序、货畅其流。图为凭祥综保区查验平台。

  南宁海关关长王味冰先后6次向自治区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汇报口岸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思路、实施路径,获得高度认可。自治区印发《中国(广西)—东盟口岸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方案》,明确由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牵头,自治区商务厅、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和南宁海关等单位配合,成立工作小组,建立全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使用、维护的协同配合机制,推动中国(广西)—东盟口岸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方案加快实施。该项工作也被自治区列入《全区牵引性、撬动性强的重点工作清单》《广西提高对外开放能力三年行动计划》等4个重点规划。

  “南宁海关积极践行‘如我通关’理念,不断优化通关服务、提速通关响应、改善通关体验。通过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科技赋能,融合、提升海关和地方政府原有实验室资源,加速构建口岸检验检测体系,实现广西货‘广西检、快速检’,服务广西外贸高质量发展。”南宁海关副关长施惠祥表示。

  该关成立分管关领导挂帅的专项工作组,由科技处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协同发力,推动体系建设工作落地见效。分管关领导积极走访对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人社厅、自贸区崇左片区管委会、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等单位部门,高效推动合作事项落地。

  专班攻坚克难,定期组织召开南宁海关口岸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工作专班会议,以项目化清单化方式推进“1+3+4+X”海关任务事项,及时研究解决堵点难点问题。通过统筹整合、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海关总署与地方支持,2024年以来统筹资金16886万元,其中设备购置及运维资金12367万元,法检经费3924万元;新增检测能力超4000项,新增检测人员51人,新增实验室面积3500平方米。

  截至2025年7月20日,2024年规划的7个“X”项目已按期完成,2025年规划的11个具体能力提升项目正有效推进;卡凤实验室榴莲碱性嫩黄单日检测样品量由60个提升至280个,检测镉样品量从40个提升到120个;关区实验室整体平均检测时长压缩至3.1天。“以往进口水果命中丁硫克百威等农残项目检测,需将样品送至南宁、广州等地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卡凤实验室建成后,实现了进口水果‘口岸检、快速检’的目标,大大缩短了通关时间、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凭祥海关实验室负责人段保屹说。

  友谊关海关口岸植物检疫现场实验室距离查验现场不到50米,是海关系统最贴近口岸的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创新采用“中心+现场”的快速鉴定模式,通过检测能力前置和流程优化,将植物检疫时长从外送鉴定所需的2—3天压缩至1天以内,打造以凭祥卡凤、东兴、钦州为支点,技术中心为后盾的“1+3”进口水果检测体系。同时,全面梳理优化制样、称样、前处理、上机检测、数据处理、报告编制六大环节,单日制样量从90份提升至250份,实现翻倍增长。创新实行“日调度、周评估、月总结”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动态监测各实验室检测数量、设备负荷、样品积压等数据,科学规划送检安排,水果检测时长压缩20%以上,时长符合率达98%,高效响应业务需求,真正实现了“查验台”与“实验台”的无缝衔接。

  “现在检测效率非常高,通关速度更快了!”主营水果进口贸易的广西欧恒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虔昌表示,“火龙果早上到达口岸,命中‘虫检’的货物下午就能完成检测出卡并运抵货场接驳。这直接得益于海关实验室检测效能的大幅提升,货物通关时间明显压缩,对我们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大利好!”

  构建关地协同的立体化检测网络。针对以往检测能力不足导致部分农食产品需外送检测的瓶颈问题,南宁海关创新整合多方资源,构建起“多方参与、服务口岸”的关地一体化实验室检测网络。该网络具有三大特色:一是覆盖全区14个地市,立体化布局,形成完整检测链条;二是融合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多元主体,实现协同创新;三是动态评估调整,根据进出口货物检测需要和实验室能力建设情况,实时更新检测网络内的实验室。南宁海关将关区实验室从66个优化至43个,推动检测体系从规模扩张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转型;创新推行“口岸检(高频次项目)+集中检(高难度项目)”的集约化模式,实现水果样品100%“区内检”,实现资源集中与效能提升的双重突破。

  健全标准化法规保障体系。构建东盟国家标准数据库,收录主要贸易国标准法规;开发一站式查询平台,实现国内外标准智能比对;牵头制定关键技术标准,其中《壮锦》国家标准开创我国少数民族非遗纺织类标准先河,从工艺传承、质量要求到安全指标实现全面规范。目前,南宁海关已完成12项东盟特色商品检测标准的制定,为跨境贸易便利化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创新质量管理运行体系。构建“双循环”质量管控机制,在内部管理方面,各实验室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开发7个质量管理模板;在外部监督方面,自治区层面建立统一的资质认定和考核评估体系。南宁海关强化实验室管理,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实验室检测报告国际互认率,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一流检测中心。

  完善运行支撑体系。建立一整套面向关地一体实验室检测网络的长期保障机制,为实验室场地设施、仪器设备、人才培育、运行维护提供资源保障。

  “我们充分发挥海关实验室‘外连东盟、内连国内’的独特优势。”南宁海关科技处处长刘丽琼介绍,“通过实验室共建、设备资源共用、人才政策共享等深度合作模式,有效整合区内检测资源。当口岸保通保畅需求激增时,能够迅速调动广西地方国有检测力量协同作战,实现‘快速检测、快速通关’,以海关优质资源赋能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立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关区实验室设备、技术等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结合业务量变化和仪器设备绩效评价结果开展设备调配。目前,南宁海关技术中心已成功纳入“广西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网”,与地方检测机构建立高效协作机制,推动榴莲等特色样品属地检测,显著减少跨区域送检耗时,提升通关效率。

  建立认证认可平台。和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成为自治区科技计划管理厅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积极争取地方在科研立项、科技奖励、科技协作等方面的资源支持;推动CNAS认可制度面向东盟开放的探索取得实质进展,支持在越南合作建设“输华农产品检测中心”,将检验检测端口前移,为东盟农产品输华提供预检服务,有力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升级。

  强化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实验室检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检测质效双升。j9.com官网依托自治区科技计划管理厅际联席会议机制,搭建全区一体的科技合作平台。2024年,该关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项,创历史新高。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3项科技成果入选海关优秀科技成果汇编,取得零的突破。

  强化人才培养和共享平台。积极将海关技术队伍纳入自治区人才建设体系,实现政策衔接,海关技术人员可参评自治区9大类人才项目;建立联合培养机制,2人获评自治区高层次人才,19人晋升职称,实现人才引进、认定等政策与地方同等待遇,为长期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口岸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绝非海关‘一家之事’。”刘丽琼表示,“深化协同联动是基础和关键。我们构建‘三维联动’机制——纵向争取支持、横向凝聚合力、内外互补融合,通过借势借力,充分激发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凝聚攻坚力量、共促发展格局。”

  纵向联动聚资源,打通政策资金“双通道”。精准对接地方规划,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成功将实验室建设纳入地方“十四五”规划及重点项目库,争取政策、资金、人员全方位倾斜。各隶属海关争取到地方支援技术人员34名、建设及运维资金1836万元。例如,钦州海关积极对接自贸区钦州港片区管委会,获738万元设备专项资金和7名检测人员支持,并与钦州市市场监管局建立检测资源共享机制,有效服务片区产业发展;凭祥海关获得1700平方米场地及330万元资金支持,实验室硬件全面提升。

  横向联动聚合力,构建部门协作“强矩阵”。分管关领导牵头成立工作专班,每月召开调度会,压茬推进体系建设,全关区同向发力,聚焦国家层面最关心、广西需求最迫切、企业群众最关注的水果、粮食、矿产品等领域,积极推动相关“X”项目建设,制定出台海关方面的“1+3+4+X”口岸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子方案,确定口岸检验检测能力提升的具体项目18个,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推进项目建设。卡凤实验室、钦州海关、东兴海关、南宁海关技术中心形成边境水果检测网络闭环,实现榴莲等水果全项目属地检测,进境水果单日检测量大幅提升至原来的2.5倍。

  内外联动强保障,打造关地融合“生态圈”。南宁海关深化与自治区科技厅、人社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合作,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推动资源高效导入。与广西质检院、中检广西公司建立了检测协作机制,引导地方检测机构结合海关需求,针对性进行农残检测能力扩项,并有效承接榴莲等重点商品检测样品分流,实现资源互补、效能倍增。

  “三维联动机制下,各相关部门真正拧成了一股绳。”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认证检测处副处长农贵林表示,“资源活了,壁垒少了,口岸检测这个关键环节的支撑作用更加坚实有力,企业和地方都是受益者。”

  南宁海关将“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固本培元的关键举措,紧密结合“起底、反思、整改、提升”专项行动,全方位夯实关区实验室检测工作根基,打造面向东盟的沿边开放检测新高地。

  建章立制,持续规范实验室管理。出台《南宁海关关于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的若干措施》,形成涵盖实验室“规划建设、日常运行、监督评估”全链条的8方面19项具体管理规范。持续深化“大中心”实验室运作,印发实验室运行章程及配套工作规程,持续优化契合关区业务发展需求的协作机制,着力构建契合关区业务发展形势需要的实验室布局。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给红其拉甫海关全体关员重要回信精神和关于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广特区位优势,紧跟国家重大战略、紧随地方重要谋划、紧盯重点工作项目、紧张有序推动落实,持续提升口岸检验检测核心能力,全力保障水果、粮食、矿产等重点商品高效通关,支撑广西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提供坚实技术支撑,为广西外贸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关力量。”南宁海关党委书记、关长王味冰表示。

j9集团 丨NEWS